社保缴费档次3个档次,单位缴社保一般是几档
最高档,机关事业单位社保,是政府为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和有政府编制的工作人员缴纳的社保,缴费高,各项利益和保障也高,但没有正式的工作,任何人也是办不了的。
中档,就是我们今天代缴的企业职工社保,是国家通过企业给企业职工的一种福利,本义就是在职职工才能缴纳。(厦门社保五险就是以在职的状态缴纳,性价比很高每月只需933五险医保卡每月返132.34)
最低档,就是现在城乡普及的城乡居民社保,缴费少保障低,这也是国家社保扩面和普及的方式。
由于社平工资数额较高,一些地方在执行的时候选择了一些较低的档次。过去的时候,像青岛市将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划分为三个档次,60%、80%和100% ,分别称之为低、中、高三档。缴费基数1万元,怎么也算高档次以上标准了。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人社部的《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实施方案》,明确从2019年5月开始,各地的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统一为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全口径城镇就业人员社会平均工资为基础核定缴费基数上下限,是按照60%~300%核定。
社会平均工资有很多口径。一般分为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或者就业人员社会平均工资、城镇私营单位在岗职工或者就业人员社会平均工资四种。全口径社会平均工资实际上是将城镇就业人员进行按人数加权平均以后得出的数值,比过去各地核定缴费基数上下限的城镇非私营单位社会平均工资低了百分之三四十。
各地最初使用城镇非私营单位的社平工资,也是因为90年代数据不完善使然。毕竟最初我国并没有私营经济也没有相应的统计数据,只能用城镇非私营单位的社平工资。
比如说山东省2020年的全口径社会平均工资为6243元,60%的缴费基数下限为3746元,300%的缴费基数上限为18726元。
按照国家规定,实际上灵活就业人员可以从60%~300%之间的缴费基数中,任意选择一个基数作为自己的社保缴费基数。以满足一些高收入灵活就业群体期望按高基数缴费的要求。
企业职工不可以企业职工不可以任意选择缴费基数。企业职工的缴费基数核定是有严格规定的,应该是按照职工上年度工资总额的月均值来核定。职工工资是包含了年终奖、加班费等所有待遇在内的应发工资。用人单位和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是国家法定的义务。
现在灵活就业人员是自己承担全部的社会保险费,一般缴费比例是20%。企业职工是由职工和用人单位共同承担。职工本人承担缴费基数的8%,用人单位承担16%,广东、浙江等个别地区是14%。